好好学习,天天向上,sj学习网欢迎您!
当前位置:首页 >  初中 >  初三 > 内容页

初三年级上物理知识点总结

2020-06-10 17:35:02初三访问手机版408

  一、运动的描述
  1、 机械运动
  (1)定义: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。
  (2)特点: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。
  2、参照物
  (1)定义:为研究物体的运动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。
  (2)如果物体(研究对象)相对于这个标准的位置发生变化,则物体是运动的;如果物体(研究对象)相对于这个标准的位置不发生变化,则物体是静止的;
  3、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
  1一切物体都是在运动
  2相对静止
  二、运动的快慢
  1.速度
  (1)物理意义:物理学中用速度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。
  (2)定义: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。
  (3)公式:v=s/t
  S——路程——米(m)
  t——时间——秒(s)
  v——速度——米每秒(m/s)
  (4)单位:m/s km/h
  换算 1m/s=3.6km/h
  2.匀速直线运动
  (1)概念:物体沿着直线快慢不变的运动,叫做匀速直线运动。
  (2)特点:在整个运动过程中,物体的运动方向和运动快慢都不变。
  3.变速运动
  (1)定义:运动速度变化的运动叫变速运动
  (2)公式:平均速度:= 总路程
  总时间 即v=s/t
  三、长度、时间及测量
  1、长度的测量是物理学最基本的测量,也是进行科学探究的基本技能。长度测量的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,更准确的测量就要选用游标卡尺等其他工具
  2、国际单位制中,长度的主单位是 m ,常用单位有千米km,分米dm,厘米cm,毫米mm,微米 μm,纳米nm。
  3、主单位与常用单位的换算关系:
  1 km=103m 1m=10dm 1dm=10cm 1cm=10mm 1mm=103μm 1m=106μm 1m=109nm 1μm=10nm
  4、刻度尺的使用:
  A、“选”: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刻度尺。
  B、“观”:使用刻度尺前要观察它的零刻度线、量程、分度值。
  C、“放”用刻度尺测长度时,尺要沿着所测直线(紧贴物体且不歪斜)。不利用磨损的零刻线。(用零刻线磨损的的刻度尺测物体时,要从整刻度开始)
  D、“看”: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。
  E、“读”:在精确测量时,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。
  F、“记”: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。(也可表达为:测量结果由准确值、估读值和单位组成)。
  5、时间的测量
  (1)单位:秒S 还有小时(h)和分(min) 1h=60min 1min=60s
  (2)测量工具:机械钟、石英钟、电子表、停表等
  停表:大圈表示一分钟,小圈表示一小时。
  6.误差
  (1)概念: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别就是误差
  (2)产生原因:测量工具、测量环境 、人为因素。
  (3)减小误差的方法:多次测量,求平均值;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;改进测量方法
  4误差只能减小而不能避免,而错误是由于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和主观粗心造成的,是能够避免的。
  四、力
  1、力的概念: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。
  2、力产生的条件:①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。②物体间必须有相互作用(可以不接触)。
  3、力的性质: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(相互作用力在任何情况下都是大小相等,方向相反,作用在不同物体上)。两物体相互作用时,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,反之,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。
  4、力的作用效果: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。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。
  说明:物体的运动状态是否改变一般指:物体的运动快慢是否改变(速度大小的改变)和物体的运动方向是否改变
  5、力的单位: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,用N 表示。
  6、力的测量:测力计
  7、力的三要素:力的大小、方向、和作用点。
  8、力的示意图: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大小、方向、作用点表示出来,如果没有大小,可不表示,在同一个图中,力越大,线段应越长
  五、牛顿第一定律
  1、牛顿第一定律:
  ⑴牛顿总结了伽利略、笛卡儿等人的研究成果,得出了牛顿第一定律,其内容是: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的时候,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。
  2、惯性:
  ⑴定义: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。
  ⑵说明: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属性。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,惯性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,与物体是否受力、受力大小、是否运动、运动速度等皆无关。
  六、二力平衡
  1、定义:物体在受到两个力的作用时,如果能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称二力平衡。
  2、二力平衡条件:二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、大小相等、方向相反、两个力在一条直线上 简单的说:同体,共线,反向,等大。
  十二章《力和机械》知识提纲
  一、弹力
  1、弹性:物体受力发生形变,失去力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的性质叫弹性。
  2、塑性:在受力时发生形变,失去力时不能恢复原来形状的性质叫塑性。
  3、弹力: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受到的力叫弹力,弹力的大小与弹性形变的大小有关
  二、重力:
  ⑴概念:
  万有引力:宇宙间任何两个物体都存在互相吸引的力,这就是万有引力。
  重力:地面附近的物体,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的力叫重力,施力物体是:地球。
  ⑵重力大小的计算公式 G=mg 其中 g=9.8N/kg,粗略计算的时候g=10N/kg
  表示:质量为1kg 的物体所受的重力为9.8N。
  ⑶重力的方向:竖直向下(指向地心)
  ⑷重力的作用点——重心:
  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重心。质地均匀外形规则物体的重心,在它的几何中心上。如球的重心在球心。方形薄木板的重心在两条对角线的交点
  三、摩擦力:
  1、定义: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,当它们做相对运动时,在接触面上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,就叫摩擦力。
  2、分类: 静摩擦 摩擦力 滑动摩擦 动摩擦
  滚动摩擦
  3、摩擦力的方向: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,有时起阻力作用,有时起动力作用。
  4、静摩擦力大小应通过受力分析,结合二力平衡求得
  5、在相同条件(压力、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)下,滚动摩擦比滑动摩擦小得多。
  6、滑动摩擦力:
  ⑴测量原理:二力平衡条件
  ⑵测量方法:把木块放在水平长木板上,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木块,使木块匀速运动,读出这时的拉力就等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。
  ⑶ 结论: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时,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;压力相同时,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。
  该研究采用了控制变量法。由前两结论可概括为: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。实验还可研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大小、运动速度大小等无关。
  7、应用:
  ⑴理论上增大摩擦力的方法有:增大压力、接触面变粗糙、变滚动为滑动。
  ⑵理论上减小摩擦的方法有:减小压力、使接触面变光滑、变滑动为滚动(滚动轴承)、使接触面彼此分开(加润滑油、气垫、磁悬浮)。
  四、杠杆
  1、 定义:在力的作用下绕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叫杠杆。
  2、 五要素——组成杠杆示意图。
  ①支点:杠杆绕着转动的点。用字母O 表示。
  ②动力:使杠杆转动的力。用字母 F1 表示。
  ③阻力:阻碍杠杆转动的力。用字母 F2 表示。
  说明:动力、阻力都是杠杆的受力,所以作用点在杠杆上。
  动力、阻力的方向不一定相反,但它们使杠杆的转动的方向相反
  ④动力臂: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。用字母l1表示。
  ⑤阻力臂: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。用字母l2表示。
  画力臂方法:一找支点、二画线、三连距离、四标签 ⑴ 找支点O;⑵ 画力的作用线(虚线);⑶ 画力臂(虚线,过支点垂直力的作用线作垂线);⑷ 标力臂(大括号)。

TAG标签: 初三 年级 物理 知识点 总结